中市與國際同步舉辦「可負擔住宅論壇」 關注共好居住環(huán)境(圖:臺中市政府)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區(qū)域情報
中市與國際同步舉辦「可負擔住宅論壇」 關注共好居住環(huán)境(圖:臺中市政府)
新聞摘要
  • 中市與國際同步舉辦「可負擔住宅論壇」 關注共好居住環(huán)境
【MyGoNews林湘慈/綜合報導】2018年10月1日是聯合國「世界人居日(World Habitat Day)」,世界不動產聯盟臺灣分會於臺中文化資產園區(qū)衡道館,與巴黎、紐約、雅加達等城市同步舉行「可負擔住宅論壇」,會中邀請到產官學界等多位人士,從政策、金融、技術、庇護等四大脈絡進行5場次的專題座談,共同探討居住正義議題,期盼除致力讓民眾擁有可負擔住宅外,也能同時享有共好的友善環(huán)境。
 
「可負擔住宅論壇」,邀請到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、臺中市副市長林陵三、市府住宅發(fā)展工程處處長許由興、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秘書長黃世孟、臺灣大學城鄉(xiāng)所前所長黃麗玲、新業(yè)建設董事長卓勝隆、富立建設董事長陳聰徒、建築師謝英俊、戴育澤等人參與或與談。
 
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表示,可負擔的住宅不一定要買,也可以租,不一定要由政府來興建,民間開發(fā)商也可興建平價的可負擔住宅,政府對可負擔住宅,從過去住宅補貼、租金補貼,近年轉向社會住宅、租屋市場及包租代管等領域,希望協助降低民眾的租金負擔,進一步提升到居住與租約的安定性。
 
副市長林陵三表示,這次論壇討論「可負擔住宅」的相關脈絡和觀點,探索居住正義的核心價值的與最大效益,不僅重新思考居住環(huán)境的文化歷史背景,也能透過論壇參與者進一步的詮釋「可負擔住宅」新思維,尤其臺中市積極推動「以人為本」的共好社會住宅政策,納入托嬰托老、社會服務站、青創(chuàng)空間等社區(qū)福利設施,並重新與在地社區(qū)建立美好關係,找回傳統(tǒng)的情感支持及互相合作的生活文化,從政策面呼應論壇主題的精神。
 
都發(fā)局表示,聯合國大會於1985年通過決議,訂定每年10月的第1個星期一為「世界人居日」,目的是思考人類住區(qū)現狀及所期盼的未來城鎮(zhèn)和城市面貌,進而反思「適足住房權」作為每個人基本人權的落實;近年來,在政府政策推動下,全臺許多城市紛紛投注經費關注居住正義的議題。
 
為呼應「世界人居日」活動,昨天臺灣「可負擔住宅論壇」與巴黎、紐約、雅加達等城市同步舉行,從政策、金融、技術、庇護等四大脈絡,探討政府、企業(yè)、人民等不同面向,如何應對房價、稅務與住屋品質間的挑戰(zhàn),像是透過國家政策或都市計畫方式鼓勵建造或改造「可負擔住宅」、創(chuàng)造住房融資的合理關係、以低成本材料呈現高施工品質,或是提供庇護所予無家可歸者、短暫移民、貧民窟居民、自然災害受難者。會後也以臺灣的名義彙整相關論述,委由世界不動產聯盟提交給聯合國人居署,作為2018年度總體報告,與各大洲所有參與者互相交流這次論壇的各項建議與回饋。
 
此外,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、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建也前往會場旁的「2018臺中市共好社宅新生活概念展」參觀,進一步瞭解臺中共好社宅的理念,也期盼有更多人認識新的居住方式與生活樣態(tài),讓共好理念在臺中持續(xù)發(fā)酵。